第147章功过张孝纯下
建炎四年七月二号,在金人的威逼利诱下,徘徊在绝望边缘的张孝纯同意了他们的要求,出任伪齐丞相。他走出监狱,结束了四年的囚徒生活。宗翰派人从云中把张孝纯送往大齐的首都济南。
还有一种说法,完颜宗翰把张孝纯骗到刘豫处威胁说,“你若不同意,马上把你押往金国,坐一辈子大牢。”
张孝纯知道已经走到这一步,无话可说,从而就犯。
巧合的是,张孝纯的好友王衣此时也在寻找他的下落。在保卫太原之战中,张孝纯表现出的忠勇,给高宗赵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委托王衣寻找张孝纯,希望他能回到南宋为官,可惜却晚了一步。
当时与张孝纯相同处境的官员很多,许多人一开始就投降了。当然,也有坚贞不屈的。如承务郎阎琦,私藏宋朝宗室被处死。刘豫招募迪功郎王宠,而王宠根本就不予理睬。
招文林郎李吉吉,尉氏县令姚邦基等皆弃官而去。洪浩不做伪官被流放到浩冷山,如此还有很多。
张孝纯虽然做了伪齐的官员,但他并没有忘记宋朝,在处理公务时,总是悄悄的顷向于南宋。
金人俘虏了进士薛筇,将他交给刘豫。
但薛筇见到伪皇帝说,”筇勉豫,早图反正,庶或全宗,孰与他日并妻子磔(音杰,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)于东市?
气得刘豫火冒三丈,要杀薛筇,被张孝纯劝阻。后来伪齐要全力攻打南宋,准备停止海上贸易,也被张孝纯巧妙化解;
九月,豫罢沿海互市,张孝纯谓豫曰,”闻南人治舟,一旦乘风北济,将不利于我。”豫惧,故罢之。
张孝纯还将伪齐对大宋不利的计划通过秘密渠道交给南宋。
天会十五年,公元一一三七年,金朝废除伪齐,将刘豫迁居上京临潢府。(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)张孝纯改任卞京行台左丞相,成了金朝官员。
宣统二年,公元一一四二年,南宋向金人求和成功,借机将在京为官的原宋朝官员,包括张孝纯家属在内,一起索要回来,这才得与家人团聚。一年后,回归乡里,到一一四四年离开人世,时年七十多岁。
从抗旨不尊的抗金英雄到金国官员,作为一个传统文人,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。但在内心,他的确没忘故国家乡,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。他的变节或许与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有所不同,而是为了心有不甘。遵从了本心行事,想苟全性命而有所作为,奈何宋朝积弱太久,无可救药。
然而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张孝纯的人生反转,自有诸多的客观原因。留给后人更多的不是指责,而是疑惑和叹息与无奈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他不是怕死,要不然就不会坚守太原十月之久。
他的家乡山东藤县为了纪念他,修建了”张阁老望林台”,成为滕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后来政府在薛河上修水库,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,足见当地人民对他的评价还是公平公正的。
而我们作为本书的作者和读者,也应该根据历史的特定环境,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人。我想有一个广为流传的,关于张孝纯青年时的故事,有必要向看官朋友们介绍一下。
张孝纯自小家境贫寒,是那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日子,但是他从小就聪明伶俐,而且读书刻苦。这件事被他家邻居知道后很是欣赏,邻居吉家虽然不算富裕,可比他们张家要强上许多。
吉家认为小孩儿读书如此用功,以后一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,不忍心就此埋没。
于是就跟老张家商量说,“让孝纯到我家读书肥,一切费用由我来承担。”
张父自然乐意。在这段刻苦读书的几年时间里,她和吉家的大女儿逐渐在相处中产生了爱情,后来顺理成章的定了亲。
皇天不负苦心人,张孝纯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考中了进士。不但光宗耀祖,也成众多美女追逐的目标。有的甚至主动送上门来,有看中张孝纯青年才俊的,也有人看中了他为人忠厚。
结果被张孝纯一概拒绝。他的理由很简单,我已经订婚。
只此一句话,比那些中了进士就洋洋自得,甚至不惜贪图富贵,欺君罔上的陈世美要强上百倍。
张孝纯回家之后,立即按照以前的约定,娶了吉家的大女儿。
由此他衣锦还乡,不贪图富贵的故事,也迅速成为一段佳话,在当地广为流传。可惜造化弄人,结婚几年后,张孝纯的妻子就病逝了。
此时的张孝纯已经当上了太原知府,上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。就在大家认为他会借此机会找个门当户对的美女时,他的举动令人吃惊,他再一次来到吉家,要娶吉家二女儿再续姻缘。
面对这一要求,老吉头有些为难了,二女儿眼睛不好,自己家里又穷,压根儿就配不上人家。可张孝纯不在乎这些,在他一再坚持下,老吉家终于同意了。
张孝纯把吉家二女儿娶过来之后,对这位眼睛看不见的妻子处处珍惜,两人的日子过得也非常美满。
不知道是吉家二女儿命薄,还是张孝纯荒妻,没几年老二也撒手而去。张孝纯正在伤心的时候,老吉头又来了,而且话语更加直接了当,老头说,愿意把三女儿也嫁给他。
这一次是张孝纯犹豫了,他不是看不上老吉家三女,而是觉得自己年龄大,怕耽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。以前是为了报答吉家的恩情,才摆出诚意。
老吉头心里当然知道,于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,张孝纯再次续弦,三次婚姻始终和吉家捆在一起,就是因为吉家曾经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。
这样的故事,在古代三妻四妾盛行的当时并不多见,直到今天依然感动着许多人,窺一点而知其人品。
可见他的家乡并不是因为出了个大官,为家乡做出了什么贡献,或带来了多少实际利益去纪念他。而是其人格魅力所在。
但是人非圣贤,能在走出一步错棋之后,仍然不忘初衷,去努力弥补过失才是难能可贵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