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卖黄瓜
11月1日。
崇文门菜市场固定摊位5排3号。
孙涛从袋子里取出十几颗大白菜,垒成了一个小型金字塔,墨绿色的菜帮子看着十分水灵。
他坐在摊位旁,瞅着隔壁空了两天的摊位,自打那天李哲租下摊位后,就没再来过,“嘿,这事闹的,不会让红袖章逮了吧。”
“涛子,今天咋就你一人,你妈没来?”
“这天一冷,我妈老毛病又犯了,在家猫着呢。王大妈,您要点啥?”
“给我挑棵水灵的白菜。”王大妈裹了裹毛线围脖,指着最上面的白菜,“就这颗,我相中了。”
“天冷了,白菜该涨价了,您不囤点儿?”
“我这把老骨头能拎动几颗?等俺家小子歇班再置办。”
“好勒,那我等着。四斤二两算您四斤整,两分钱一斤,一共是八分钱。”孙涛麻溜的接过钱,“王大妈,您再来。”
就这当口,一个蓝袄青年推着市场公用的小车走来,孙涛打眼一瞅,嘿,这不是李哲吗?
“诶呦,李哥,你可算来了,这两天没见着你人,我还担心你出啥事了呢?”
李哲从小车上搬下菜筐,“安排了一下家里的事,耽搁了两天。”
说话间,赵铁柱也推着一个小车走来,同样卸下来两个筐子。
孙涛闲着没事,看着两人干活,只见李哲掀开筐上的棉被,第一个筐子里是萝卜,摆在了摊位的左侧,第二个筐子里是土豆,摆在了摊位的右侧,第三个筐子里是……
孙涛以为自己眼花了,揉揉眼,仔细瞅,绿色黄瓜上顶着黄花,还能看到细细的毛刺。
没错,就是顶花带刺的嫩黄瓜!
十一月份的黄瓜!
孙涛窜了起来,冲到筐子旁,两只手哆嗦着托起一根黄瓜,声音都喊劈了,“我草,这TM的哪来的黄瓜!”
孙涛这一声吼,把四周的人都惊动了。
李哲不紧不慢的将黄瓜摆在摊上,不光周围的客人围了过来,旁边几家摊主也聚了过来。
去而复返的王大妈,摸摸摊子上的黄瓜,“哎呦喂,扎手!新鲜现摘的!小伙子哪淘换的?”
“嘿,这真是怪了,大冬天的黄瓜,我长这么大头一遭见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这玩意不会是塑料的吧。上个月红桥市场还有人卖蜡苹果呢!”
“这他娘的不是变戏法吧,要不然冬天咋能有黄瓜。”周围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。
李哲没有回答,招呼道,“大妈,这黄瓜老鲜嫩了,来几根尝尝。”
王大妈咽了咽口水,她有一个多月没吃过了,天干地燥的,看着水灵灵的黄瓜,是有些馋了,“咋卖呢?”
“五块钱一斤。”
“妈呀,五块钱一斤,你咋不去抢呀。”王大妈捂住自己的上衣兜,似乎真怕李哲冲上来抢钱。
“这也太贵了,知道的你是卖黄瓜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卖人参呢。”
“就是便宜点卖,我也来两根尝尝。”
“你这黄瓜这么贵,谁买?”旁边的人也开口砍价。
“各位,这冬天的黄瓜成本高,产量少,拢共就这几十斤,等我卖完了,别说是五块一斤,十块钱你也买不着。”这是李哲综合考虑后的试水价,等天气冷了,还能涨。
不过,不是所有的菜都能随意涨价,白菜、猪肉、鸡蛋等生活必需品,是不允许的。
王大妈有些不服气,“小子别吹牛,我不信这么大的菜市场,就你一家卖黄瓜的。”在王大妈看来,要么一家没有,有了第一家,就会有第二家,卖黄瓜的多了,价格自然便宜。
李哲也不争辩,“您去别处买也一样。劳驾都让让,别挡通道,咱该做生意做生意,该买菜买菜。想吃黄瓜的就过来看看,保证鲜嫩。”
穿中山装的老爷子挤进来,“小伙子,称二斤!”
“好嘞。”李哲称了几根黄瓜,“二斤一两,给您算两斤,一共十块钱。”
老大爷接过黄瓜,用手搓搓,咬了一口‘嘎吱脆’,“嗯,这黄瓜水灵,是刚长出来的,小伙子,你这黄瓜哪来的?”
“地里长得呗。”
“你别糊弄我,我年轻的时候也种过地,这个季节可长不出黄瓜。”
李哲岔开话头,“吃好您再来!还有要的没?”
“给我也来一斤!媳妇害喜就馋这口……”
“我要两斤,不,先来一斤,这玩意比肉还贵,给孩子尝个鲜得了。”
五块钱的黄瓜虽然贵,但也不是吃不起,京城消费力在全国独一档。
赵铁柱和老李运完蔬菜,也紧着帮忙卖菜。
孙涛在一旁都看蒙了,两个眼珠子‘咕噜’转,上次是卖鲜玉米,这次又弄来了黄瓜,望向李哲的目光有些不同了。
这一波客流过去后,孙涛搬过去一个凳子,放在李哲屁股后面,“李哥,您累了吧,赶紧坐会儿。”
李哲粗略算了一下,就这么一会的功夫,他直接卖了三十多斤黄瓜,手里的现金也快二百了,揣在包里鼓胀胀的。
孙涛拿出一包官厅烟,递了一圈烟,对着李哲笑,“李哥,能把黄瓜匀给我点不?”
李哲接过烟,别在耳朵上,对他的提议并不意外,“你要多少?”
“二十,不,三十斤。”
“老弟,实话告诉你,我们就一百斤黄瓜,自己都不够卖,别人想要,肯定不能给;但你跟别人不同,要不是你,我们还租临时摊呢。四块八一斤,你要是觉得合适,就给你匀一些。”
“李哥,您局气,我要三十斤。”孙涛从随身的包里掏钱,数了两遍钱不够,又跟斜对面的女摊主借了二十多块,“李哥,您数数。”
李哲拍拍旁边的筐子,“老弟,这一筐是三十斤黄瓜,你的了。”
“柱子兄弟,搭把手。”孙涛喜上眉梢,将黄瓜装上三轮车,跟李哲打了一声招呼,骑着三轮车走了。
赵铁柱看着走远的三轮车,“哲哥,他四块八收的,卖五块一斤,三十斤也才就赚六块钱,至于把摊子扔下不管嘛。”
李哲反问,“你咋知道他卖五块钱?这里是京城,能吃到鲜嫩的黄瓜,有的是人愿意出高价。”
“那咱为啥不卖贵点?”
“咱第一天来,还摸不清路数,也没有适合的渠道,先探探路。”
临近晌午,剩下的黄瓜也卖完了,连带着萝卜、土豆也卖光了,老李负责管钱,他数了数足足有508。
“啪!”
老李抽了自己一个耳光,娘的,我没做梦,这是真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