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小魏得知北燕大事

在吴王动身去皇宫的时候,叶长清也离开了王府。

所以在吴王回府后,只剩下他一个人。

靠坐在书房的椅子上,他表情相当的凝重,足足的愣了半个时辰。

直到吴王妃过来,看着他搁这里发呆,于是不解的问道:“去父皇那一趟,这是怎么了?”

吴王回过神来,看向了她,因为不想说什么,并且突然想起来一件事,便开口道:“先前你让我不要管你们女人之间的事情,那你与宋时安的女人,做过些什么吗?”

“还没来得及了解呢,她就跟宋时安去了燕国。”王妃道,“不过她刚从皇宫出来,搬到外面住的时候,我派人给她送了些必要的家具细软。”

“就送如此薄的礼?”

吴王一向是在金钱上慷慨,所以有些看不上。

“殿下您不懂我们女人,只有走得近了,才能慷慨。在还没认识前,就送太大的礼,对方能不警惕吗?”王妃笑道,“日常的一些小事,最能体现关心了。再聊一些闺中私语,保证能变成姐妹。”

“哦。”

吴王敷衍的应了一声,接着继续想事,显得心事重重。

“子盛,到底发生了什么啊?”吴王妃担忧道。

“这事说了你也不懂。”

“我不懂,那你为何不找叶长清呢?”吴王妃更加费解。

“这事,也不能跟他说。”

吴王现在学聪明了,知道如何去‘藏’心意。

他与叶长清两个人,讨论别人可以,比如哪怕是在同一个阵营里,但稍微边缘一些的贾贵豪。毕竟对方身份很低,且关系也没有那么近。

可自己是跟宋时安承诺过的:等我继位,汝为相邦。

他在这里的地位,不亚于叶长清。

现在说宋时安在北燕被留下了,要不要救。

叶长清也会在心里嘀咕,如若是我被扣下了,难道吴王也要权衡一下利弊吗?

“我不懂,又不能问叶长清,那就是……”吴王妃猜测道,“跟宋时安有关系?”

“你怎么知道?”吴王惊讶了,“真就是和宋时安有关的。”

见自己的话得到印证,吴王妃当即就露出一些小得意:“哎呀,还说我不懂?”

“坐坐坐。”吴王站起身,按着她的肩膀,让其坐在位置上,而自己则是站在一旁,双手插在腰上,颇为好奇道,“你怎知的?”

“虽然我没见你们几人在一起,可这赵毅和叶长清,是跟了咱好多年的老人。而宋时安,刚来没多久,就和他们平起平坐了。”吴王妃道,“他们心里怎么想?”

听到这个,吴王就有些无语了:“我告诉你,并非嫉妒。”

“那你说,是什么?”

“北燕来了信,是康逊的,说想让宋时安留在燕国为相,然后就愿意把齐国的质子赶回去,并结盟好。陛下询问我的意见,且隐约的有一丝想让宋时安留在北燕的想法。”吴王道,“我不与叶长清说是否救宋时安,是怕他觉得我对宋时安都不尽心,到时候也不对他尽心。”

听完这一大长串话后,吴王妃说道:“这就是嫉妒。”

“这怎么就成嫉妒了呢?”吴王纳闷的反问,“叶长清如何是这么狭隘的人?”

“你为什么单说叶长清不是,而不说赵毅?”

“因为赵毅确实是有点情绪……”

“赵毅跟叶长清一起来的,赵毅有情绪,叶长清能没有?”吴王妃点破道,“那还不是人家叶长清更聪明,把心思藏着,没让你看出来。”

嘶——

吴王突然发现,好像还真的有点意思。

“好,那你说,我应当怎么和他们说?”吴王问。

“如实的说,宋时安被留在燕国了,问他俩该怎么办。”吴王妃道。

“那如若他们问我,说我是怎么想的呢?”

“不说话,就像是刚才那个样子,看起来又犯愁又低落。”吴王妃神秘道,“让他们猜去。”

这话说出来,吴王仿佛领悟到了一些东西:深邃。

帝王之术,还真的是这样。

自己的优点,就是有担当和有判断,这就是跟晋王截然不同的区别。

但相应的缺点便是:急。

而这,也是皇帝教给了晋王却没有教给他的道理——当你想做一件事情,你要让别人知道,是有人想做这件事情。

“你还真是有点机灵呢。”吴王两只手轻捏了一下吴王妃的脸蛋,而后问道,“那依你看,我到底要不要宋时安?”

“这我哪懂?”吴王妃连忙道,“你都说了,父皇隐约有不要宋时安的想法,我能揣测到父皇的心意吗?”

“我似乎揣测到了一点……”吴王表情逐渐深沉。

只要宋时安留燕,陛下就会当即立自己为太子。

………

中山王府,寝屋内,有一座大沙盘。

整个东凉燕国都囊括其中。

还包括凉州部分,淮州北部,齐国东境。

魏忤生已经被任命为了预备伐燕的主帅。

虽说是主帅,但与华政所率的大军兵分两路,并不能完全掌控所有军队。

自己到时候的随军副将,还是吴王的手下,赵毅。

没办法,除了北凉以外,魏忤生没有自己的班底。

不过这无所谓,自己这一战只要赢了,那就足够了。

但他最担心的是,宋时安在北燕与康逊聊崩了,他被挟持软禁在燕都……

“你这家伙,真是会自作主张。”

魏忤生继续观摩着沙盘上的局势,忍不住对当初的宋时安牢骚起来。

那时他还没有直观的了解。

可这些天,每日都在机要室,跟陛下还有一些人论战时才逐渐意识到,燕国太复杂了。

知己知彼,方可百战百胜。

可越深入的了解,一个道理越清晰——燕国杀机四伏。

老臣谋国的公孙兴就不必说了,燕国唯一的政治家。

那秦公,已是头角峥嵘。

在从吴王那里得知宋时安率军出使的消息后,魏忤生就更担忧了。

倘若没谈成,甚至影响扩大,在秦公那个地方,会慢慢的聚拢三十万人左右。

燕,齐,虞三国的大军。

以及半数以上的辅兵。

民夫等,就不计其数了。

真的能打吗?

“打不了。”

凝视着这个大部分原有军队,基本上都有大幅度调兵的沙盘,他轻咬着拇指,得出了这个判断。

大虞不想打这一仗,可齐国会硬着头皮打一仗。

那么,变数就在‘康逊’这里。

八成会演变成,自己和华政上任前线后,边境压力逐渐负荷,最后燕国主动求和,大虞顺着台阶而下。

这样没什么。

可如若他们以莫须有的理由将宋时安扣下……

哪怕违背圣意,我也会出兵!

“殿下,吴王殿下来了。”

就在这时,一名侍女进来,小声的禀报道。

“吴王来了?”魏忤生不解道。

“已经到王府门口了。”侍女小声道。

竟亲自来了,而不是让我去找他?

难道跟燕国的事情有关?

“好,我去门口接。”

魏忤生没多想,直接动身去到府门。

“四哥啊。”一见到,魏忤生便说道,“为何不直接进府啊,还要在门口等着。难道是我府的太监没请?”

“勿要责难下人,是我自己要等的。”吴王摆了摆,接着道,“闲话不说了,我有要事。”

“请——”

魏忤生直接的邀请着他,进入了堂屋。

并且相当恭敬的让吴王坐上位,自己于一旁侧位。

“忤生。”在下人都退下后,吴王直接变脸,“康逊来信,请留宋时安为相。”

“竟有此事?!”魏忤生当即而起,颇为激动。

“忤生冷静。”吴王道,“说的是由陛下决定,他是不敢随便挟持的。”

“那他是给了什么条件吗?”魏忤生问。

“先前你知道的一些黄金,康逊拒绝了五千金的献礼,并且愿意将齐国质子驱回,与我大虞结成同盟,共同戍卫。”

听到这些条件,魏忤生皱起了眉头,试探问道:“陛下什么意思?”

“明日召开朝会,就谈此事。”吴王道。

“四哥,你是知道的,那些人怕他。他留在盛安,他们都恐惧。会被宋时安这面镜子,照出他们的邪念丑恶。”魏忤生激昂的说道,“此举,就是拿宋时安当质子,你一定在朝堂上全力反对啊。”

吴王做出犹疑:“可是我们都还不知道宋时安的意见呢……”

“他绝对不会同意。”

“可如若他觉得,此举能够为大虞换来和平,甘愿这么做呢?”

“我不甘愿。”

连续几次毫不犹豫的回应后,吴王也是明白了。而后,便突然做出大笑道:“适才相戏耳,你不会以为我真的不想救他吧?”

见他如此,魏忤生先是清澈的一愣,而后惊喜道:“四哥,你也绝对不会同意此事吧?”

他已经跟叶长清和赵毅聊过了。

然后在那两人一番争论之下,达成了一个共识。

肯定是要宋时安。

可就像是宋时安先是中山王党,才是自己的人一样。

去吵这件事情,也肯定是魏忤生发力更多。

这样,吴王才会留有回旋余地。

“我已私下跟宋仆射,还有诸多我们的人说了,明日朝堂之上,都会为宋时安说话。”吴王道。

缓缓的,魏忤生走到了吴王面前。

“忤生你这是?”

“弟弟只有这一个请求。”

单膝下跪,双手握拳,魏忤生坚决的看着他:“宋时安,安然无恙归盛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