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 神性妙用

洞中老狗,凌乱的毛发下,在眼窝处亮起两团不太明亮的猩红火焰。

随后张了张嘴,口吐人言:“老八?哪个老八?”

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做文人打扮来到跟前,但在那文士长衫后面,一条毛茸茸的犬尾却不断左右摇摆着。

“把尾巴收起来。”

“都修成人形了,还摇甚尾巴,成何体统!”

老狗从鼻孔里哼了一声。

中年文士连忙集中精神,收起犬尾,接着道。

“老祖,是小八啊。”

“您的曾孙,我的憨儿。”

“临下山前,您还嘱咐过他,别去人多的地方。”

老狗‘哦’了一声:“记起来了。”

“小八出事了?”

中年文士连连点头:“出事了。”

“今天早上,我去添油,结果发现老八的命灯熄了。”

“我捻了下灯芯,一点不烫,估莫是昨天夜里熄的。”

“照这样看,老八应该是昨夜........”

老狗乱发下的猩焰渐盛:“以小八的脚程,下山不过数日,横竖走不出延安府地界。”

“去,下山捉些人来问问。”

“我的孙儿不能死得不明不白!”

中年文士正要答应,山洞外面,有声音响起。

“老祖,外头来了个人,说咱们即将大难临头。”

老狗微微昂起脑袋:“什么人?”

“那人自称是甘泉县清卫署掌旗,齐华!”

*

*

*

米县,清卫署。

秽野现世一事,已经过去三日。

傍晚。

张唯在自己的房间里,调出了那张神秘莫测的玄奥古图。

【大衍造化图】

【功德:485】

【‘堕化兔儿神’神性:1】

【当前技法】

中品功法:杀身法(小成)

中品玄技:狂杀刀(入门)

凡品秘法:归元功

............

调理了三天。

张唯状态恢复正常。

这会才有心思调出‘造化图’,倒不是为了推演什么。

纯粹是想搞清楚那份兔儿神的神性能做些什么。

现在‘造化图’的功德不足五百,之前存下的精魄也在推演《杀身法》的时候消耗掉了。

如今便只剩下那份神性。

当张唯的意识落在神性一项上时。

下面浮现出另一行文字。

【神性可用以感悟,有几率领悟出神性相应的神通;此外,神性也能够用以推演,可推演自身的本命神通,或在推演玄技奇术时,使之附加神性相应的特殊效果。】

..........

信息量略大。

张唯摸着下巴。

总的来说,神性有两个作用。

感悟,推演。

前者有一定几率领悟出神通。

后者可以推演自身神通,又或让玄技奇术附加特殊效果。

神通.....

修士能够修出神通?

张唯皱眉,这点倒是没听李玄通说过。

现在也没有人可以询问。

突然。

他打了个响指。

“纸鹤传书!”

张唯嘴角上扬。

“我可以写信问问李大人。”

“不过,特意去问这件事,显得有些唐突。”

“最好是打探到孙忠的消息,附带询问神通一事较为妥当。”

“好,晚上就去找萧帮主。”

有了决定后。

张唯在意识中下达指令。

“使用神性推演《狂杀刀》!”

之所以如此决定,他有自己的理由。

感悟神性不靠谱,虽然有几率领悟神通。

但几率这种东西,就等于在赌。

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再者,堕化兔儿神走的是病苦天道,和张唯的路子南辕北辙。

哪怕让他走了狗屎运,领悟出神通来,威力估计会大打折扣。

至于推演自身神通?

张唯还不知道啥时候才修出自己的神通,现在变这个为时尚早。

所以,他剩下的选择,便只有用来推演玄技,让《狂杀刀》附加上特殊效果。

这是最容易变现,且最快增长实力的方法。

实力增长,他就可以去斩杀更多更强的妖魔,从而像滚雪球一样飞快成长。

随着他心念一动,功德和神性飞快消耗。

古图上星光闪烁,交织出一组组画面。

张唯看到,自己正征战沙场。

用敌人的鲜血来练刀。

一日复一日,一年复一年。

于是数年之后,他单枪匹马,独自冲向敌将。

虽千军万马吾往矣!

便在这时。

那道身影,手抵刀柄,推开一寸。

刹那间。

天地失色。

战场上,所有光线为之一暗。

唯有那刀鞘里迸发的猩光,红得刺眼。

猩红刀芒,散发出莫名的锋锐之感。

仿佛天地万物,无物不斩!

猩光一闪。

那敌将的身体突然居中裂开!

快得不可思议的一刀。

让观者全然不知,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。

狂沙刀!

瞬空杀!

..............

“呼........”

张唯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。

弹指间,他仿佛经过了多年苦修般,又领悟了一式杀招。

同时,这也意味着,他的玄技已然小成。

另外。

他已经消化了兔儿神的神性,从而让张唯在使用‘狂杀刀’时,会附带一团疫气。

这团疫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让敌人染上伤寒、霍乱、传尸、疠风、天花等恶疾。

“有点鸡肋......”

“只能用在拉锯战里,钝刀子刮肉,一点点耗死对手。”

张唯感悟着狂沙刀的附加效果,心头有点失望。

不过。

毕竟兔儿神只是二阶野神,只有这样的效果,倒也说得过去。

“无所谓了。”

“以后总能获得更强的神性。”

整理衣物,出门用膳。

到了晚上。

张唯换了一身便装,只身离开了清卫署。

来到大街时,他便闻到一股浓烈的香火气息。

只见街道两边不知何时搭起了一个个竹棚,棚子下面摆放着供桌。

桌子上垒着糖塔、压着黄纸疏文、点着香烛、燃着线香。

枯瘦的老人蹲在棚侧,把折好的纸钱放时火盆里。

盆子中火舌舔着纸捆,黄箔在火里翻卷,化作点点金红的光。

飘起来粘在人的衣角,又被风卷着往夜空飞去。

“儿啊,黄泉路上冷得很,喝口热的再走吧。”

老人声音嘶哑,眼眶通红,泪水划落枯瘦的脸庞,又溅落到火盆里,消失在红彤彤的火焰里。

原来是城中百姓,在祭奠死去的家人。

昏暗的长街,火光处处,烟火袅袅中,人影绰绰。

让人一时难分,眼前是阳世还是阴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