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异能初现

横断山脉考古实习结束后的两周,林暮秋回到了燕京的大学校园。表面上,一切如常——他依旧按时上课,在图书馆研读古文献,与同学讨论考古理论。但只有他知道,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那天下午,林暮秋独自在考古系的标本室工作。这是一个安静的空间,四周的玻璃展柜中陈列着各个时期的文物,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的瓷器应有尽有。作为系里成绩优异的学生,他获得了在这里协助整理新到标本的机会。

他小心地打开一个标有“西周青铜器残片”的盒子,取出里面的金属碎片。就在他的手指接触到青铜表面的刹那,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——那种在云南洞穴中第一次体验到的奇异连接。

青铜残片在他手中似乎变得温暖,一股微弱的能量从金属传递到他的指尖。闭上眼睛,林暮秋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系列画面:一个古代工匠正在熔炼金属,一座宏伟的祭祀场所,一场盛大的仪式。。。。这些画面如此清晰,仿佛他亲身经历过一般。

“这不可能”林暮秋轻声自语,惊讶地睁开眼睛。

几秒钟后,画面消失了。他看着手中的青铜残片,意识到自己似乎看到了这件器物的过去——它的制造过程,它的用途,甚至是它周围的世界。

好奇心驱使下,林暮秋依次触碰了房间里的其他文物。每一次接触都带来不同的景象:汉代玉璧展示了一个官员在朝廷上的场景;唐代金饰让他看到一位贵妇的日常生活;宋代瓷碗则显示了一个繁忙的窑场。

这些景象并非连贯的叙事,而是零散的片段,就像是物品本身记录下的瞬间记忆。更奇怪的是,那些年代较近的物品,如明清时期的文物,能量反应较弱,画面也更加模糊;而那些远古时期的物品,尤其是带有特殊纹饰的器物,则能量强烈,景象清晰。

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。。。”林暮秋坐在工作台前,试图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。云南洞穴中的那个符号显然触发了某种潜在的能力,让他能够通过接触感知古物中残留的能量和信息。

正当他沉思时,标本室的门被推开了。

“林同学,你还在这里啊。”赵鸿远教授走了进来,手中拿着一叠文件。作为考古系的资深教授,赵鸿远是林暮秋最尊敬的导师之一,在古代文明研究领域享有盛名。

“赵教授,”林暮秋连忙站起来,迅速将青铜残片放回盒中,“我正在整理上周送来的新标本。”

赵教授走近,目光扫过工作台上的文物,然后若有所思地看向林暮秋:“听说你在云南的实习中发生了一些意外?”

“只是一点小事,”林暮秋谨慎地回答,“洞穴里有小型坍塌,但我没受什么伤。”

赵教授点点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林暮秋无法解读的情绪:“我看过刘教授的报告了。那个洞穴的发现非常有趣,特别是那些壁画。。。。。它们显示了一种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艺术风格和象形文字系统。”

林暮秋没有提及那个隐藏的小房间和神秘符号,只是点头表示赞同。

“对了,”赵教授换了一个话题,“有一件事我想请你帮忙。考古系最近收到了一批疑似商代的青铜器,据说是在河南安阳新发现的,但真伪尚待确认。我想借用你对商周青铜器的专业知识,一起研究一下。明天下午有空吗?”

“当然,我很乐意。”林暮秋回答。

赵教授微笑点头:“那就明天下午三点,我的办公室见。”他转身准备离开,但在门口又停下来,转向林暮秋:“对了,最近感觉如何?有没有。。。任何不同寻常的感觉?”

这个问题来得突然而奇怪,林暮秋感到一阵警觉:“没有什么特别的,教授。为什么这么问?”

“只是关心学生而已,”赵教授笑了笑,“毕竟洞穴事故不是小事。好好休息,明天见。”

赵教授离开后,林暮秋仍站在原地,心中充满疑问。教授的最后一个问题太过刻意,就像他知道些什么但不愿直说。这让林暮秋决定暂时对自己的新能力保持谨慎,至少在他更好地理解它之前。

晚上回到宿舍,林暮秋躺在床上,凝视着手掌。在他的意志控制下,一丝微弱的蓝光在指尖闪动,如同水波般流动。他发现自己不仅能感知古物中的能量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控制这种能量。

这种能力既让他着迷又感到不安。它意味着什么?为什么是他?世界上还有其他人拥有类似的能力吗?

窗外,燕京的夜空被城市的灯光染成了橙黄色,星星几乎不可见。林暮秋想起了云南那个夜晚,星空如此明亮,山脉如此神秘。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,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那些古老的秘密紧密相连,而明天与赵教授的会面,可能是揭开这一切的第一步。

带着这些思绪,他慢慢闭上眼睛,进入了梦乡。在梦中,他再次看到了那个神秘的符号,它在黑暗中发着光,像是一把钥匙,等待着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