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第一次任务(1)
接下来的两个月,林暮秋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双轨模式。白天,他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通学生,上课、做作业、偶尔与同学聚餐;傍晚和周末,他则变身为天机局的实习源士,接受苏雨晴严格而系统的训练。
他的能力在苏雨晴的指导下稳步提升。能量控制变得更加精确,感知范围扩大,甚至开始学习简单的源力武术,将能量融入身体动作中。同时,他也在不断学习关于龙脉网络、古代文明和源力技术的知识。
十月初的一个周四晚上,林暮秋刚结束在图书馆的学习,准备回宿舍。突然,他手腕上的通讯器震动起来,显示出一条加密消息:“紧急会议,立即前往联络点。”
联络点是校园附近的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,表面上是普通商铺,实际上由天机局人员经营,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集合地点。
林暮秋快步走向咖啡馆,心中充满疑问。这是他第一次收到紧急召集,以往的训练和任务都是提前安排好的。
推开咖啡馆的门,店内几乎空无一人。只有一位服务员站在柜台后,看到林暮秋进来,向他点点头,示意他前往后方的一个小房间。
房间里,苏雨晴、陈局长和赵教授已经在等待。三人的表情都异常严肃。
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林暮秋问道,感受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。
陈局长直接切入主题:“刚刚接到情报,南河阳洛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发现了疑似汉代的地下建筑群。特殊之处在于,探测显示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完整的源力装置。”
“这种发现不是很常见吗?”林暮秋有些疑惑,“为什么需要紧急会议?”
“问题是,”苏雨晴解释道,“同一情报已经同时泄露给了东洋国的日升研究会。根据监控,他们已经派出小组前往该地点。”
赵教授补充:“更复杂的是,这个遗址位于古代阳洛城的重要位置,可能与汉代的天文观测和天人感应理论有关。如果装置完好,可能包含重要的历史和技术信息。”
陈局长严肃地说:“我们必须在日升研究会之前到达现场,确保装置的安全。石井隆一——日升研究会的核心成员——已经在前往炎夏的飞机上。他对古代武器技术特别感兴趣,曾多次尝试将源力应用于军事目的。”
林暮秋感到一阵紧张:“你们希望我做什么?”
“你将和苏雨晴一起前往阳洛,”陈局长回答,“利用你的感知能力定位装置,并尝试理解其功能。我们特别需要你的激活能力——很少有源士能像你那样自然地与古代装置建立连接。”
“这是一个重要任务,但也有风险,”苏雨晴说,“如果日升研究会的人先到或同时到达,可能会有冲突。你准备好了吗?”
林暮秋深吸一口气。这将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实地任务,面对可能的对手,而不仅仅是考察和训练。尽管感到紧张,他却也奇怪地感到一种兴奋——仿佛他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来证明自己。
“我准备好了,”他坚定地说,“什么时候出发?”
“今晚,”陈局长回答,“专机已经在等待。你有一小时收拾必要的物品。学校方面我们会安排好,就说你参加特别研究项目。”
一小时后,林暮秋带着简单的行李,乘坐天机局的车前往机场。苏雨晴已经在车上等待,不同于平时的训练装扮,她穿着便于活动的黑色战术服,腰间隐约可见某种特殊装备。
“心情如何?”车子驶向机场的路上,苏雨晴问道。
“有点紧张,但也很兴奋,”林暮秋诚实地回答,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任务。”
苏雨晴点点头:“紧张是正常的,但记住你的训练。遵循协议,保持冷静,不要逞英雄。任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源力装置不落入不当之手,其次才是收集信息。”
“日升研究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?”林暮秋问道,“他们为什么对这些古代技术如此感兴趣?”
“东洋国在二战后军事发展受到限制,但他们一直在寻找替代技术来维持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。日升研究会表面上是一个私人文化研究机构,实际上得到了政府某些部门的秘密支持。”苏雨晴解释道,眼神变得锐利。
“他们特别关注古代东亚的共同文化遗产,认为这些源力技术原本也属于他们。石井隆一是他们的核心研究员,曾在多个国家的考古现场出现,尤其对武器相关的古代技术有特殊兴趣。”
林暮秋思考着这些信息:“那么,我们与他们是完全对立的关系?”
“情况比那复杂,”苏雨晴回答,手指轻轻敲击车窗,“政治上,各国都在表面维持合作研究的姿态,同时暗中竞争。有些技术确实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复原和理解,但没人愿意完全共享。天机局的立场是优先保护炎夏境内的遗迹和技术,同时监控其他国家的研究进展,防止危险技术的滥用。”
他们到达机场后,被直接引导至一个私人航站楼。一架中型喷气式飞机已经在等待,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公务机,没有任何特殊标识。
登机后,林暮秋发现机舱内部配备了先进的通讯和监测设备。除了他和苏雨晴,机上还有两名技术人员和一位林暮秋没见过的中年男子,对方穿着随意但举止沉稳。
“这是郑鸿博士,考古语言学专家,”苏雨晴介绍道,“他将协助我们解读遗址中可能出现的文字和符号。”
郑博士与林暮秋握手,微笑着说:“久闻大名,林同学。听说你在古代符号解读方面有特殊天赋。”
飞机起飞后,苏雨晴展开了一个全息投影,显示出工地的卫星图像和初步考古报告。
“目前已知的情况:三天前,阳洛城东一处商业中心地基开挖时,工人发现了一系列地下结构。当地文物部门初步确认这是东汉时期的建筑,可能与阳洛观星台有关。”
郑博士补充道:“汉代的观星设施通常与政治和宗教紧密相连。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象变化反映帝王统治的正当性,因此观星台不仅是科学设施,也是政治和宗教权力的象征。”
苏雨晴继续:“特殊之处在于,初步调查发现地下建筑中存在大量不明金属构件,这在同时期遗址中极为罕见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这些金属似乎形成了某种与天文观测相关的大型装置。”
她切换到另一张图片,显示出一个金属圆盘的局部照片,上面刻有精细的纹路和符号。
“这些符号,”林暮秋凑近看,感到一种奇怪的熟悉感,“它们不只是描述天体运行,还记录了某种能量流动模式。”
郑博士惊讶地看着他:“你能看出这些?这些符号的组合非常罕见,我只在极少数古籍中见过类似记载。”
林暮秋不太确定自己为什么会知道这些,只能诚实地说:“这些符号。。。对我来说似乎能直接传达信息。自从那次在洞穴中的经历后,我对某些古代符号有种直觉上的理解。”
苏雨晴和郑博士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。
“这正是我们需要你的原因,”苏雨晴说,“如果你能现场解读这些符号,我们就能更快理解装置的功能和操作方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