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郑国遗孤
公元前489年,梅雨季。
西施的丝履踩过馆娃宫西厢房的青石板,霉斑在裙角洇开如墨。昨夜暴雨冲垮了墙垣,露出半尺见方的暗门,门沿刻着的郑国“云雷纹“让她指尖骤缩——那是母亲陪嫁奁盒上的纹样,她曾在越地继母的箱底见过。
烛火摇曳着探入秘道,潮湿的风卷来陈年香灰味。石壁上的油盏次第亮起,映出尽头处的青铜门,门上双蛇交尾的图腾与母亲临终前在她掌心画的一模一样。门轴转动时发出刺耳的“吱呀“声,惊飞了梁上栖息的蝙蝠,其中一只爪子上竟缠着半片越式锦缎。
密室中央的须弥座上,供奉着鎏金牌位,“郑国嫡长公主妫氏“的字样被香火熏得发亮。牌位前的青铜鼎里积着黑灰,西施捻起一撮,嗅到混合着艾草与朱砂的气味——那是郑国皇室特有的“镇魂香“,与她每年忌日替母亲烧的香一模一样。
牌位后的墙面上,挂着幅褪色的绢画。画中女子身着郑国华服,左颊泪痣配着右眼角朱砂点,端坐在凤首车前,车前驾着的白马拉着的,正是与馆娃宫形制 identical 的辎车。西施的指尖抚过画中女子的裙摆,发现褶皱里藏着行细如蚊足的小字:“乙丑年,避祸越地。“
“这是孤的姑母。“夫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他的披风沾着雨珠,金丝绣的吴钩纹滴下的水,恰好落在画中女子的泪痣位置,“郑国灭国时,她带着巫蛊秘录逃到越地。“西施转身时,烛火照亮了夫差手中的卷轴——《郑国巫蛊秘录》的封皮上,赫然盖着母亲的私印。卷轴翻开处,“血契通阴阳“的巫文旁绘着双生蝶,其中一只翅膀残缺,与她锁骨下方的胎记分毫不差。
越宫的雨比吴宫更冷,西施跪在勾践的书房外,袖中藏着从密室带出的半块玉佩。廊下的青铜灯投下蛛网般的阴影,她听见文种与范蠡的争执声:“郑国余孽若与吴国勾连,必成大患!“
“她是越宫选出的细作。“范蠡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,“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,她对越绝无二心。“
西施摸向怀中的巫蛊秘录,其中“血契反噬“的章节被朱砂圈红,旁边注着母亲的字迹:“双生血可破吴越诅咒,然需以心换心。“她忽然想起夫差密室里的供品——除了母亲的牌位,还有越地的时新果品,甚至她最爱吃的苎萝山青梅。
子时三刻,馆娃宫秘道。
夫差的指尖按在西施掌心的胎记上,巫蛊秘录的残页在石桌上沙沙作响:“你母亲用双生血为你换了越女的身份,却把真正的郑国血脉藏在吴宫。“他的声音混着秘道深处的滴水声,“孤当年在越地遇见你,不是偶然。“西施望着石墙上的光影,想起十三岁那年在苎萝溪边,救她的少年左眼角有颗泪痣,与夫差 identical 的位置——那时她以为他是越地猎户,却不知是微服出巡的吴王。
“你早就知道我是郑国公主之女。“她的声音带着涩意,指尖触到他腰间的玉佩,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另一半,“所以让郑旦扮成我,替我入越宫做细作。“夫差忽然轻笑,指腹擦过她唇畔:“郑旦是越王允准的''影子'',而你...是孤等了十年的血契人。“他展开秘录最后一页,上面画着的双生蝶正在交颈,“用你的血祭我,可破吴越两国的百年诅咒。“
吴越决战前夜,太庙。
勾践的剑架在西施颈间,剑锋映出她脸上的泪痣与朱砂点:“你果然是郑国余孽!“他袖口露出的刺青与秘录上的巫王咒印 identical,“当年孤灭郑国时,就该斩草除根!“范蠡的劝阻声被雨声吞没,他望着西施手中的巫蛊秘录,忽然想起她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玉佩——那是打开吴宫秘道的钥匙。此刻夫差的身影从太庙柱后走出,他的战甲上染着越地斥候的血,后背的“反骨“位置隐约透出红光。
“孤与她的血契已至。“夫差的剑横在勾践颈侧,双剑相击迸出的火星,恰好点燃了西施手中的秘录,“郑国的诅咒,该由吴越共主来破。“
西施望着腾起的火焰,秘录上的巫文在火中显形,化作当年母亲写给她的信:“吾女勿惊,血契非劫,乃百年前吴越王室错杀郑国巫女的救赎。“她忽然将手按在夫差与勾践相抵的剑上,鲜血滴落处,竟开出并蒂莲般的纹路。
公元前473年,姑苏台。
西施站在重建的馆娃宫秘道前,手中握着夫差留下的半块玉佩。秘道深处的青铜门已封死,门上的双蛇图腾被新刻的并蒂莲覆盖,莲花中心嵌着的,是她与母亲的合葬玉佩。
“范蠡大人求见。“侍女的通报声打断思绪。
范蠡的青衫已换成吴国官服,他腰间挂着的,是勾践临终前赐的“吴越通“玉牌:“新王已准你归乡,从此不再有西施,只有苎萝村的郑夷光。“
西施望着秘道外的太湖,水波倒映出馆娃宫的飞檐,恍惚间似见母亲身着郑国华服,乘白凤车而来。她摸向鬓间的步摇,里面藏着的巫蛊秘录残页已化作灰烬,只剩“血契者,心换心“的字样,永远刻在了她掌心的胎记里。
湖风卷起她的广袖,露出腕间新系的双生绳——一根是吴宫的金线,一根是越地的青麻。远处传来童谣声,孩子们唱着:“郑女踏波来,双影破苍苔,吴越千年事,尽付血中埋。“她知道,有些真相永远不会被写进史书,就像馆娃宫秘道里的镇魂香,终将随着岁月的尘埃,散入滔滔太湖。而她作为郑国公主之女、吴越血契之人的一生,终究在这血与火的迷局中,凝成了比诅咒更坚韧的,人心的温度。